目前,热词“双减”已经家喻户晓,而我所在的地方是双减改革前沿阵地。“双减”简单说就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国家实行双减的目的就是解决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国家的大方向的没有任何问题,都是想老百姓所想,让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奴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流于形式。我所在地方教育局的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双减政策在一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关停了所有能看见的校外文化课培训机构,包括美术和乐器培训。而学校的做法就是延长上课时间,初中阶段周一到周五每天增加一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周六上课一天。课后辅导变成了正常上课,看清楚是上课,做作业,讲课,讲题。老师有了老师的无奈,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做题怎么应付考试,高考数学题那么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双减课后辅导流于形式,最终还是给孩子增加了课业负担,不知道是减负还是增负。
中考前孩子连续上了12天课,然后接着放了3天半,这3天半我数了一下光卷子就发了12张还不包括其他作业,截止今天下午是第三天我还在陪在孩子身边写作业,整整写了3天还是没有写完,明天就开学了,学生累,家长跟着也累。
这些还算不上落差,最大的落差是你学了一二十年,到社会上一看,原来还是个路人甲。
就是个形式啊,坚持了半年就停了。
双减后,考试试题难度增加了,这次我女儿小升初考试就很明显,数学老师都愧疚的大哭了!各科老师都说试题难度大了!
应试教育下怎么可能会降低试卷难度
记得孩子班主任说过“双减”,一是减掉不爱学习的孩子,二是减掉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爱学习的孩子和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不管减不减都会努力学习,而不爱学习的孩子和不重视的家长,刚好有理由放松自己。
没有起到效果
我看不错噢,谢谢老师
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开展教育改革,然而我感觉就是改了个寂寞……
以前小的时候听到的励志故事很多都是农村孩子刻苦努力考上心仪的大学,现在呢?几乎不可能了吧,资源都在往大城市倾斜,小镇青年靠自己的话,努力10倍也是没有啥效果的。
有道理,现在都在保护地方资源,很多地方连市重点农村的乡镇的都去不了。
中考之后不允许复读,要么考上公办或民办高中,要么中职,要么外出打工。为了升学率,卷的要命。一个人努力提高分数,一群人努力提高分数线。
中考没有那么激烈吧,而且我看了一下中考题并不难。